窥探AI大脑:Anthropic首次解密大语言模型的"思维链条"
当我们与Claude、GPT或者DeepSeek这样的大语言模型对话时,你是否曾好奇过它们在”思考”些什么?它们如何在几秒钟内从问题到回答,中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在之前我整理的这篇《懒人版大语言模型入门》中,提到过“可以将大模型想象为一种绝大部分人无法理解的神秘产物”,也就是说过往哪怕是顶级的AI研究学者也对于“AI大脑”的具体运作方式不清楚。而最近Anthropic公司发布了两篇重要研究论文,首次深入揭示了大语言模型(LLM)的内部运作机制,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些AI系统如何”思考”的奥秘:
- 大模型的多语言处理能力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当我们用中文提问时,是否有一个专门的”中文Claude”被激活,还是在大模型内部存在着某种跨语言处理的核心机制?
- 当大模型写出一首完美押韵的诗歌时,它是像人类一样提前规划,还是仅仅依靠一个接一个词的预测来”碰巧”达成押韵?
- 当模型进行心算时,它是否像人类一样思考,还是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
- 大模型是否只会”死记硬背”大量答案,而不具备类似人类一样的真正推理能力?
- 为什么模型有时会产生”幻觉”,编造出看似可信但完全虚构的信息?
- 模型在遇到可能违反安全规则的请求时,内部究竟发生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Anthropic的这项开创性研究,探索大语言模型思考过程中的几个令人惊讶的发现:从跨语言的概念共享,到诗歌创作中的提前规划,再到心算、多步推理,甚至是幻觉产生和安全漏洞的内部机制 - 这些发现将重塑大家对于AI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