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卷超大模型、不等未来,估值19亿美金的Writer已经让企业把AI变现了

在AI创业者纷纷花费重金投入去“卷参数、卷基准分”的今天,一家叫Writer的公司用另一种方式,跑出了自己的确定性:不是在“未来”,而是现在就让客户省下了真金白银的成本

May Habib Cover

这家公司最早其实做的是企业级机翻引擎。2016年,创始人May Habib从迪拜搬到旧金山,在Visa的会议室里,用一张白板手绘集成流程、回家连夜写GitHub插件,敲下了她人生第一单 - 价值12.6万美元。但Habib很快意识到,翻译工具这个赛道天花板太低,撑不起一家公司。于是她带团队果断转型,跳出语言服务,把Writer定位为企业AI工作平台 - 能自动生成内容,更能自动完成任务。

这一战略转折成为Writer命运的分水岭。如今的Writer拥有两款核心产品:

  • AI Studio,一套“企业通用型AI工具箱”,可以用于文案生成、问答自动化、客服优化等;
  • AI HQ,无代码搭建AI Agent的平台,用户只需用自然语言描述“我要完成哪些步骤”,就能生成一个“AI员工”去自动执行;

举几个典型案例:

  • 为优步(Uber)撰写了数百条常见问题解答;
  • 为化妆品巨头欧莱雅(L’Oréal)起草了数千条产品描述摘要;
  • Salesforce用它来快速生成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营销活动;
  • Lennar地产让AI自动给购房客户发邮件、安排看房、介绍房源;

此外,一位顶级健康产品零售商的AI高管表示,他们的团队利用Writer的AI在TikTok、亚马逊和沃尔玛等平台上做广告,每年节省的成本与新销售机会创造了500万美元的价值,预计这个数字将在未来两年激增至2500万美元。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旗下的AdoreMe品牌也使用Writer的AI将2900条产品描述翻译成西班牙语,帮助其快速进入墨西哥市场,将原本需要数月的翻译过程压缩到仅仅10天。

这些不是“试点”,是真正的落地使用。Writer已经签下了超过300家企业客户,合同续约率高达160%,不少客户从起初每年30万美元,很快扩展到百万美元的使用量。目前签约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预计今年将翻倍。

投资人当然看到了这条确定性路线:Writer至今累计融资约 3.2亿美元,估值已达 19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Writer并没有像很多创业公司一样“套壳大模型”,而是从零训练了自己的模型Palmyra,强调数据私有、部署灵活、安全稳定。相比OpenAI那种训练一次成本上亿的大模型,Palmyra成本只有70万美元,但在企业内部任务执行上却更加稳健高效 - “不是追求AGI,而是解决业务问题”,才是Writer真正关注的方向。

这家公司不仅在解决“今天”的问题,也在预判“明天”的结构性变革。Habib直言:“未来10%的员工就足够完成大部分工作。” Writer正研发一种具备自我进化能力的AI代理系统,能学习、适应、优化任务流程,帮助企业实现更大规模的流程自动化。这对那些尚未准备好应对AI时代的组织,可能是唯一的搭车机会。

我对这个案例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1. 战略调整的决断力:从翻译引擎转型企业AI SaaS,是一个典型的“非共识中的大机会”;
  2. 产品设计极度贴合企业落地:Palmyra虽然“小”,但足够稳、够用、省钱,是真正适合企业环境的AI模型;
  3. 价值主张非常清晰:不是卖技术,而是卖“让AI替你干活”的能力;

今天很多人还在问:“AI能帮我做什么?”

Writer的答案是:“我们已经在做了,而且客户愿意为它付钱。”


原文:Why 300 Companies Use This Startup’s AI To Slash Costs And Ramp Up Reven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