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Chat

A blog for tech enthusiasts

RichChat

当流量来源悄然改变

根据最新Adobe发布的2025年9月一组数据:美国零售网站来自AI来源的流量同比激增了1,100%。而且,这些通过ChatGPT、Claude、Perplexity等AI工具进入网站的访问者,表现出了比传统渠道更高的商业价值:参与度提升12%,转化率提高5%。

这意味着什么?当你的潜在客户在ChatGPT里询问”适合敏感肌的护肤品推荐”或”性价比高的露营装备”时,如果AI看不到你的网站内容,你就彻底失去了这个客户。不是排名靠后,而是压根不存在。

而我最近用一个免费工具测试了几位朋友的网站后发现:大部分网站并没有为这个新时代做好准备。

80%的企业存在严重可见性缺陷

Adobe刚刚推出了一款名为LLM Optimizer的产品,根据其发现:80%的企业网站存在严重的内容可见性缺陷,导致AI无法访问关键的产品信息或评论。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时代错位的问题:我们的网站优化策略还停留在为Google、百度这样的传统搜索引擎服务的时代,而AI代理的内容抓取方式完全不同。

阅读全文 »

译者注

最近在LinkedIn上,我看到Tim O’Reilly推荐了一篇文章,称其为”管理者必读的AI文章”。其作者Aparna是微软AI体验首席产品官,她在文中提出的核心观点 - “大部分工作即翻译”,让我也深有感触。

作为曾经的产品经理,我觉得PM工作的核心本质其实就是不断地在做”翻译”。PM们需要将用户在访谈中表达的模糊需求和痛点,翻译成可量化的用户故事;将业务部门提出的战略目标,翻译成具体的产品功能和路线图;将技术团队反馈的实现难度和架构约束,翻译成易于理解的权衡方案呈现给老板;将复杂的产品逻辑和交互流程,翻译成开发团队可以执行的PRD文档。每一天的工作,实际上都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穿梭:用户的语言、业务的语言、技术的语言、老板的语言。

如果再结合当前做AI顾问后的具体经验,这种”翻译”工作的本质变得更加明显。AI技术本身充满了专业术语:transformer架构、token限制、提示工程、RAG检索增强、微调与对齐等等。但企业客户关心的从来不是这些技术细节,他们想知道的是:这个技术能帮我解决什么业务问题?实施成本多高?多久能看到效果?有什么风险?我的大部分工作就是在深入理解AI能力边界的基础上,将这些技术可能性”翻译”成”人话”,让业务负责人能够理解,并进一步”翻译”成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落地方案。

Aparna在她的文中提出:组织中的大量工作,本质上都是信息在不同形式、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的转换和传递。而LLM的出现,第一次让这种”翻译”的成本趋近于零。这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可能从根本上重塑组织结构:当中间层的”翻译”工作可以被AI高效完成时,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架构将不再是必然选择

这是一个值得所有管理者和知识工作者深入思考的洞察。

阅读全文 »

在写过 Shopify 和一系列 AI-First 公司 的转型故事后,我一直在观察,国内哪家大厂会率先系统性地提出自己的“AI时代组织进化论”。说实话,我没想到第一个公开、系统性地分享AI时代组织进化思考的中国互联网大厂,会是美图。

在很多人(包括我)的印象里,美图是一家老牌的工具型产品公司,近年来也缺少了一些“爆款”故事。但这次美图17周年的内部分享,让我看到了一家老牌互联网公司面对AI浪潮时的清醒认知和果敢行动。更难得的是,他们不是简单地喊口号,而是拿出了实实在在的实践案例和组织变革方案。

这不再是“要不要用AI”的讨论,而是“如何成为一个AI原生组织”的实践蓝图。

亮点一:“反惯性工作流”,向大公司病开刀

吴欣鸿在分享中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大公司的“惯性工作流” - 冗长的需求文档、开不完的同步会、漫长的审批链条、以及“各扫门前雪”的职能边界。这几乎是所有发展到一定规模公司的通病,也是创新效率的最大敌人。

阅读全文 »

引言:一场营销行业的“大地震”

让我们先看一组数字:全球数字广告市场规模6000亿美元,Google和Meta占据70%份额,养活了超过500万营销从业者。

在上一篇文章《7亿免费用户的变现密码:GPT-5路由器背后的万亿美元游戏》中,我们探讨了OpenAI可能通过“交易抽成”而非传统广告,来开启其7亿免费用户的商业化之路。这个构想一旦成为现实,它引发的将不仅仅是科技圈的震动,更是一场席卷整个数字营销行业的“大地震”。

当用户不再需要通过搜索、点击广告来完成购买,而是由一个无所不能的AI助手直接代劳时,营销人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第一幕:我们曾笃信的世界 - 注意力为王

回想过去的二十年,数字营销的核心逻辑从未改变:争夺用户的注意力

  • SEO(搜索引擎优化):SEOer夜以继日地研究算法,优化关键词,构建链接,只为在搜索结果中占据一个靠前的位置;
  • SEM(搜索引擎营销):搜索引擎营销顾问为每一个关键词出价,计算CPC(单次点击成本),优化落地页,目标是拦截用户的搜索意图;
  • 效果广告:投放师在社交媒体、内容平台投放信息流,用精准的定向和诱人的素材,争夺用户屏幕上宝贵的几秒钟停留。
    阅读全文 »

引言:一个被巧妙误解的发布

当GPT-5发布时,许多付费的“超级用户”感到失望。他们期待的是模型能力的飞跃,但看到的似乎只是小修小补。然而,如果GPT-5的真正目标并非那些已经付费的用户,而是OpenAI那超过7亿且仍在飞速增长的免费用户群体呢?让我们跟随SemiAnalysis的最新深度分析来一探究竟:

真正的流量巨头

2023年11月,ChatGPT的网站流量还排在全球100名开外。而今天,它已跃升至第5位,超越了Twitter(X)、Reddit和维基百科等老牌巨头,直逼Google和Facebook。在全球前10的网站中,ChatGPT是最年轻的,这增长速度无人能及。

这个庞大、高粘性的免费用户基础,是OpenAI最宝贵的资产,也是其未来商业帝国的真正基石。而将这股流量变现的钥匙,就是本次GPT-5更新中最核心却又最低调的功能 - “路由器/router”。

阅读全文 »

在 Lenny’s Podcast 的最新一期节目中,ChatGPT 产品负责人 Nick Turley 首次分享了这个史上增长最快产品背后许多不为人知的、甚至可以说是“草率”又“疯狂”的故事。以下是一些我印象深刻的细节:

惊喜的诞生:一个差点被关掉的“研究演示”

你可能很难想象,如今无处不在的 ChatGPT,最初并不是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明星产品。恰恰相反,它诞生于一次内部的 Hackathon(黑客马拉松),其初衷仅仅是作为一个测试 GPT-3.5 模型能力的临时研究演示

更令人惊讶的是,最初打造出 V1 版本的团队,完全是由来自公司不同部门(如超级计算、研究等)的”志愿者”临时组成的。它的内部代号充满了技术宅的气息——**”SA Server”(Super Assistant Server,超级助手服务器)**,因为团队最初想做的是一个超级助手。而对外,他们差点就叫它”Chat with GPT-3.5”(与 GPT-3.5 聊天)。

据 Nick 回忆,团队当时完全没想过它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产品,甚至计划在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后就将其关闭。从决定发布到上线只用了10天,发布时甚至连聊天历史功能都没有。

阅读全文 »

人工智能领域飞速发展,但究竟谁才是站在最前沿、推动技术突破的研究者?最近,TBPN 推出了一个名为 “Metis List” 的榜单,列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AI研究员。这个榜单的有趣之处在于,它既参考了学术影响力,也加入了一些同行评议和大众视角,因此更像是一份“AI明星榜”。

在这份榜单里,既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深度学习“三巨头”,也有新生代的AI新星。今天,就带大家快速看看当前排名前十的研究者,看看你能认出几位?

什么是Metis List?

Metis List是由The Brown-Peterson Networks (TBPN)创建的一个权威榜单,旨在识别和展示全球最顶尖的AI研究人员。这个榜单不仅考虑了研究者的学术声誉、论文引用数量,还关注他们在顶级会议(如NeurIPS、ICLR、ICML)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对整个AI领域的实际贡献。

排名前十的AI研究巨星

当前排名前十的研究者,每一位都是AI领域的传奇人物:

阅读全文 »

世界顶级的运动员都拥有一个全天候待命的团队:一个顶尖的健身教练,他了解你的体能极限;一个睡眠专家,他知道你昨晚辗转反侧的原因;还有一个健康顾问,他能随时回答你“今天该多睡一会还是去健身?”这样的难题。这听起来像是亿万富翁才有的特权,但很快,它将能出现在你的手腕上。

在最近的“Made by Google”发布会上,谷歌宣布为 Fitbit 用户推出一款由其强大的 Gemini AI 模型驱动的全新个人健康教练。

不只是记录,更是你的专属“性能顾问”

多年来,智能手环和手表擅长记录我们的步数、心率和睡眠,但它们往往只是数据的呈现者。而这款全新的 AI Health Coach 旨在成为你的“合作伙伴”和“决策者”。它将集三大核心角色于一身:

1. 真正懂你的健身教练

你的旅程将从一场对话开始。告诉 AI 教练你的目标(减重、增肌还是提升耐力?)、你的偏好以及你拥有的健身设备。它会为你量身打造一套详尽的、可执行的健身计划。

但这只是开始。它最强大的地方在于动态调整。假如你因为前一晚没睡好,早晨醒来时 Fitbit 的“准备分”(Readiness Score)很低,AI 教练会立刻捕捉到这个信息,并自动建议你调整当天的训练计划,或许将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改为一次轻松的恢复性瑜伽。如果你不小心扭伤了背,也可以随时告诉它,它会立刻为你修改后续的锻炼内容。

阅读全文 »

当你看到社交媒体上别人用Google 最新的图片生成模型 Nano Banana (Gemini)生成的各种惊艳图片,无论是将任意人物生成3D手办或者是从家装展示平面图直接变成渲染好的建筑俯视图,都让你惊叹不已。但当你自己兴冲冲地打开Nano Banana,输入提示词后,得到的图片却总是“差点意思”?

  • “我想要一只猫在太空,为什么出来的像个贴纸?”
  • “我想给我的照片换个背景,怎么整个画风都变了?”
  • “为什么别人能生成那么精致的细节,我的却模糊不清?”

如果你有这些疑问,那么恭喜你,这篇文章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问题往往不在于模型本身,而在于我们与它“沟通”的方式 - 也就是提示词(Prompt)。

今天,我们将深入剖析源自 Google 官方文档 的核心技巧,为你带来一份 Nano Banana 的终极提示词实践指南。忘掉那些复杂的参数和玄学吧,掌握了这些原则,你也能成为AI绘画大师!

黄金法则:告别关键词,学会讲故事

在我们开始之前,请记住 Nano Banana 提示词最核心的一条黄金法则:

阅读全文 »

美东时间8月28日,《时代》杂志发布了第三届“TIME100 AI”年度榜单,评选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今年的榜单覆盖了从科技巨头CEO到艺术家、从政策制定者到一线研究员的广泛领域,深刻揭示了AI技术发展的迅猛势头与全球权力格局的变迁。

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今年的100位上榜者中,仅有16人是“老面孔”,高达84%的“新人率”直观地展示了AI领域的日新月异和英雄辈出。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解读这份榜单的核心看点。

1. 榜单是如何评选的?

根据《时代》杂志总编辑 Sam Jacobs 的阐述,榜单的评选基于长达数月的研究,并广泛征求了行业领袖和数十位专家的推荐。其核心理念是强调 “AI的发展方向将由人而非机器决定”

今年的评选尤其关注了以下几个趋势:

  1. 人才争夺战:Jacobs 指出,今年AI行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对顶尖人才的激烈争夺,其激烈程度堪比NBA的自由球员市场。Meta的扎克伯格、xAI的马斯克等人都在为此不惜重金。
  2. 历史性的资本投入:榜单入选者、计算机科学家 Stuart Russell 估计,目前计划中的AI支出可能是“曼哈顿计划”的25倍。这些历史性的资本部署决策正由榜单中的许多人做出。
  3. 影响力而非名气:榜单旨在表彰那些通过自身工作,对AI技术的发展方向、伦理边界和社会影响产生实际推动作用的个人,而不仅仅是那些最广为人知的人物。
    阅读全文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