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的AI进化论:不止是“反内耗”,更是组织重塑

在写过 Shopify 和一系列 AI-First 公司 的转型故事后,我一直在观察,国内哪家大厂会率先系统性地提出自己的“AI时代组织进化论”。说实话,我没想到第一个公开、系统性地分享AI时代组织进化思考的中国互联网大厂,会是美图。

在很多人(包括我)的印象里,美图是一家老牌的工具型产品公司,近年来也缺少了一些“爆款”故事。但这次美图17周年的内部分享,让我看到了一家老牌互联网公司面对AI浪潮时的清醒认知和果敢行动。更难得的是,他们不是简单地喊口号,而是拿出了实实在在的实践案例和组织变革方案。

这不再是“要不要用AI”的讨论,而是“如何成为一个AI原生组织”的实践蓝图。

亮点一:“反惯性工作流”,向大公司病开刀

吴欣鸿在分享中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大公司的“惯性工作流” - 冗长的需求文档、开不完的同步会、漫长的审批链条、以及“各扫门前雪”的职能边界。这几乎是所有发展到一定规模公司的通病,也是创新效率的最大敌人。

尤其是在影像工具领域,全球涌现出了大量AI影像创业团队,不到10人就能做出千万美元ARR。团队成员借助AI Coding,一个人就能搞定三端开发。

对此,美图的解法是“反惯性工作流”,并在新项目RoboNeo中进行了成功的实践(一个月封闭开发,上线首月百万MAU)。这个新模式有几个核心原则,我觉得非常值得借鉴:

  1. 需求共创,用高频协作代替厚重文档:产品不再是研发和设计的“甲方”。定下大方向后,大家同步开工,在过程中对齐,而不是等一份完美的PRD。这本质上是把沟通成本前置,并转化为共创的动力。
  2. 会议从简,为决策而开会:取消所有不产生决策的周会、汇报会。信息同步靠文档和群消息,这逼迫团队进行更高质量的书面沟通和异步协作。
  3. 人人都是生产力,Leader躬身入局:明确要求管理者深入一线承担具体执行任务,杜绝“只派活不干活”。在AI时代,当个体能力被极大增强后,纯粹的管理价值在降低,而“超级个体”的价值在提升。
  4. 拥抱MVP,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等产品完美再上线,而是聚焦核心功能,快速推出最小可行版本,在真实的用户反馈中迭代。

这套“反惯性”组合拳,不是简单地引入一个新工具,而是对整个研发协作流程的重塑。当设计师想到一个”触及灵魂的画”效果,5分钟后就能上线,生动地展示了这种敏捷工作流的巨大威力。

亮点二:“人人都是多面手”,重新定义岗位职责

如果说Shopify的内部信是强制“学习AI”,美图这次明确提出了“人人都是多面手”,甚至“一个人就是一支团队”的目标。

他们正在系统性地推动这件事:

  • AI Coding:**AI编码普及率已达86%**,目标是培养上百位能跨越前后端、深入产品设计的”AI全栈工程师”。
  • AI Design:目标是让设计师成为掌握多种技能的“超级设计师”,整体效率提升50%以上。
  • AI Marketing:目标是让市场运营成为真正的“全栈产品代言人”。

这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转变:“简单的事不提需求给协作部门,用AI实现一人闭环。” 比如简单的物料、文案、翻译,完全可以借助AI自力更生。

这是对传统“螺丝钉”式分工的颠覆。在工业时代,精细化分工是效率的保证。但在AI时代,当AI工具能补足个体在某些领域的短板时,跨职能的“多面手”将成为效率的新引擎。这不仅减少了跨部门沟通的内耗,更重要的是,它让每个人都更贴近最终的产品和用户,更能形成全局观。

亮点三:“AI创新工作室”,在组织内部种下创业的种子

如何在大公司的体系内,保持小团队的创新活力?美图的答案是“AI创新工作室”机制。

这个机制类似于内部孵化器,鼓励员工组建极小规模的团队,去实践自己的产品构想。公司提供启动预算,团队自主配置资源,项目成功后还能享受利润分红。

正如某AI创业团队在博客中所说:”想要构建任何东西时,从内部工具到营销页面到编写生产代码……我们会转向用AI来构建。就这样,没有人员编制请求,没有项目简报,没有交接,只有行动。”这种”只有行动”的文化,正是美图”AI创新工作室”想要培养的基因。

吴欣鸿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 “蜂巢型组织”。公司主体像蜂巢一样提供稳固的结构和支持,而一个个“工作室”就像蜂巢里活跃的格子单元,独立探索,快速组合,不断孕育新的可能性。

这是解决“创新者窘境”的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它为创新提供了一片试验田,将试错成本控制在最小单元,同时用创业公司的激励模式(分红)来激发团队的内在驱动力。这使得美图可以在不扰乱主营业务的同时,捕捉AI在各个垂直领域的新机会。

不只是美图的故事

美图的这次分享,最大的价值不在于他们已经取得了多大的成功,而在于他们提供了一个”AI原生组织”的完整思考框架 - 从工作流的重构,到人才模型的转变,再到创新机制的设计。

这些尝试当然充满挑战。”反惯性”意味着要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和舒适区,”人人都是多面手”需要大量的学习投入和心态转变,”AI创新工作室”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平衡点。但相比那些还在观望或只做表面文章的公司,美图至少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在AI重塑一切的时代,组织的进化速度可能决定了公司的生死。美图的探索提醒我们:真正的AI-First转型,不是技术层面的升级,而是组织层面的重生。


参考阅读:

  1. 拥抱或淘汰?聊聊Shopify CEO这封强制全员学习AI的内部信
  2. AI-First转型浪潮:从Shopify到多邻国和Box,AI优先的组织到底是什么样的?
  3. 为什么在生成式 AI 时代“通才”将主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