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TIME100 AI 2025榜单:谁在塑造我们的智能未来?

美东时间8月28日,《时代》杂志发布了第三届“TIME100 AI”年度榜单,评选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今年的榜单覆盖了从科技巨头CEO到艺术家、从政策制定者到一线研究员的广泛领域,深刻揭示了AI技术发展的迅猛势头与全球权力格局的变迁。

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今年的100位上榜者中,仅有16人是“老面孔”,高达84%的“新人率”直观地展示了AI领域的日新月异和英雄辈出。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解读这份榜单的核心看点。

1. 榜单是如何评选的?

根据《时代》杂志总编辑 Sam Jacobs 的阐述,榜单的评选基于长达数月的研究,并广泛征求了行业领袖和数十位专家的推荐。其核心理念是强调 “AI的发展方向将由人而非机器决定”

今年的评选尤其关注了以下几个趋势:

  1. 人才争夺战:Jacobs 指出,今年AI行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对顶尖人才的激烈争夺,其激烈程度堪比NBA的自由球员市场。Meta的扎克伯格、xAI的马斯克等人都在为此不惜重金。
  2. 历史性的资本投入:榜单入选者、计算机科学家 Stuart Russell 估计,目前计划中的AI支出可能是“曼哈顿计划”的25倍。这些历史性的资本部署决策正由榜单中的许多人做出。
  3. 影响力而非名气:榜单旨在表彰那些通过自身工作,对AI技术的发展方向、伦理边界和社会影响产生实际推动作用的个人,而不仅仅是那些最广为人知的人物。

2. 华裔力量崛起:12位华裔面孔上榜

今年共有12位华裔入选,彰显了华裔在全球AI格局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他们不仅在学术、产业和投资领域扮演关键角色,更在推动技术创新和商业落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领袖类别 (Leaders):

  • 黄仁勋 (Jensen Huang):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作为驱动AI革命的“军火商”,他领导的英伟达凭借其CUDA平台和Hopper、Blackwell架构的GPU,几乎垄断了AI训练和推理市场,是当之无愧的算力基石。
  • 梁文锋 (Liang Wenfeng): DeepSeek创始人兼CEO。他的公司凭借开源模型DeepSeek-V2,以极高的性价比和强大的性能挑战了全球顶级模型,被誉为AI领域的“斯普特尼克时刻”,证明了中国在AI模型研发上的强大潜力。
  • 魏哲家 (C.C. Wei): 台积电董事长兼CEO。他领导的台积电是全球最先进芯片的生产者,为英伟达、苹果、AMD等几乎所有AI巨头提供制造服务,是AI硬件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
  • 汪滔 (Alexandr Wang) & Nat Friedman: 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联合负责人。汪滔正与 Friedman 共同领导Meta内部的AGI(通用人工智能)研发团队,致力于构建开源的、达到人类水平的通用智能。
  • 任正非 (Ren Zhengfei): 华为创始人兼CEO。在面临外部巨大压力下,他领导华为通过昇腾(Ascend)系列AI芯片实现了关键算力的突破,为中国AI产业的自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硬件支持。
  • 王兴兴 (Wang Xingxing): 宇树科技创始人兼CEO。他被誉为“中国波士顿动力”,其公司研发的Unitree H1人形机器人以其出色的运动能力和性价比震惊业界,正致力于将大模型与机器人硬件深度融合。

创新者类别 (Innovators):

  • 彭军 (James Peng): 小马智行创始人兼CEO。他领导的小马智行率先在中国一线城市实现了大规模、常态化的“全车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商业运营,是全球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领跑者。
  • Edwin Chen: Surge AI创始人兼CEO。他的公司专注于为顶尖AI实验室提供高质量的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数据服务,是提升大模型(如GPT-4o)智能水平和安全性的幕后关键力量。
  • David Ha: Sakana AI 联合创始人兼CEO。作为前谷歌大脑的杰出研究员,他正通过其新公司探索基于自然界集体智慧(如鱼群)的进化算法来构建AI模型,寻求一条与主流“暴力美学”不同的、更高效的AI发展路径。

塑造者类别 (Shapers):

  • 李飞飞 (Fei-Fei Li): 斯坦福大学HAI联合主任兼World Labs CEO。作为ImageNet数据集的创建者,她开启了深度学习的“寒武纪大爆发”。如今,她更致力于推动以人为本的AI(Human-Centered AI)的理念,关注AI伦理和全球治理。

思想家类别 (Thinkers):

  • 薛澜 (Xue Lan):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作为中国顶尖的科技政策学者,他深度参与了中国国家AI治理战略的制定,并在联合国等国际平台上,代表中国就AI的伦理与安全问题发声,是连接中国与世界AI治理对话的关键桥梁。
  • 郝珂灵 (Karen Hao): 作家。作为一名屡获殊荣的华裔AI记者,她曾任职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和《华尔街日报》,现为《大西洋》杂志撰稿。她的深度调查报道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人文关怀,深刻影响了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对AI社会影响的认知。

3. 人物聚焦:两位值得关注的女性领导者

Fidji Simo:从法国渔村到OpenAI的盈利掌舵人

Fidji Simo 的故事极具传奇色彩。她出生于法国南部的一个渔村,如今担任OpenAI应用CEO,负责将前沿AI研究转化为能惠及全球数亿用户的产品,并肩负着引导这家巨额亏损的公司走向盈利的艰巨任务。

在加入OpenAI之前,她已在Facebook和Instacart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在Facebook的十年间,她帮助公司建立了强大的广告和视频产品体系;担任Instacart CEO期间,她成功带领公司上市。

Simo的核心信念是:“任何技术,尤其是AI,都应该赋能于人,这种赋能应该分配给所有人,而不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她在接受《时代》采访时强调,OpenAI的目标不是为了用户参与度而优化,而是为了“对人们有用”而优化。源于自身患有慢性病的经历,她尤其倡导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Joanne Jang:塑造AI“人格”的幕后英雄

作为OpenAI的模型行为负责人,Joanne Jang的工作直接影响着数亿ChatGPT用户的日常体验。她的团队负责决定AI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以及它应该以何种“态度”和用户交流。

这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争议的工作。Jang将自己的工作描述为“赋能用户实现目标”,但前提是不造成伤害或侵犯他人自由。她明确表示:“AI实验室的员工不应该成为人们能够和不能创造什么的仲裁者。”

《时代》的报道揭示了她如何在创作自由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例如,今年4月,OpenAI推送的一个更新意外创造了一个“讨好型”模型,会过度迎合用户甚至鼓励冲动行为,团队在几天内就紧急回滚了该模型。Jang坦言:“为我们整个用户群获得正确的默认行为是一门艺术和科学。” 她的工作正是在这门复杂的艺术与科学中,为AI寻找最合适的“人格”表达。

4. 榜单中的其他有趣亮点

  • 教皇利奥十四世 (Pope Leo XIV): 他的入选可能是最出人意料的。这表明AI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科技领域,深入到伦理、哲学和宗教等人类社会的最基本层面。
  • Natasha Lyonne: 这位知名女演员(代表作有《女子监狱》、《轮回派对》和《扑克脸》等)转型创办AI电影公司,代表了创意产业正积极拥抱(而非仅仅是恐惧)AI带来的变革。
  • Pliny the Liberator: 这是一个匿名身份,代表了那些致力于“越狱”AI模型、解除其限制的开发者社区。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AI发展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反叛”力量,推动着技术的开放和边界的拓展。

结语

TIME100 AI 2025榜单可以说是一幅描绘当下全球AI权力格局的地图:从它我们可以看到,AI的未来不再仅仅由少数几家硅谷巨头定义,而是由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群体共同塑造 - 这其中不仅有挑战者、监管者、创新者,还有艺术家、社会活动家和思想家等等。

正如《时代》所强调的,AI的未来终究掌握在人类手中。这100位入选者,正是站在时代浪潮之巅,手握方向盘的人。

附录:2025年度 TIME100 AI 完整名单

今年的榜单依然分为四大类别:领袖 (Leaders)创新者 (Innovators)塑造者 (Shapers) 和 **思想家 (Thinkers)**。

姓名 (Name) 职位 (Title) 类别 (Category) 简介
领袖 (Leaders)
Matthew Prince Cloudflare 联合创始人兼CEO 领袖 致力于构建保护AI模型免受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基础设施。
Elon Musk xAI 创始人 领袖 正在建设全球最大的超级计算机之一,以驱动其AI模型Grok。
Sam Altman OpenAI CEO 领袖 领导着全球最受瞩目的AI公司,并推动其向营利性结构转型。
Jensen Huang (黄仁勋) 英伟达 (Nvidia) CEO 领袖 他领导的公司提供了驱动现代AI革命的核心算力芯片。
Fidji Simo OpenAI 应用CEO 领袖 负责将OpenAI的尖端技术转化为面向数亿用户的实际产品。
Mark Zuckerberg Meta 创始人兼CEO 领袖 投入数十亿美元,以“九位数”薪酬在全球范围内掀起AI人才争夺战。
Andy Jassy 亚马逊 (Amazon) 总裁兼CEO 领袖 领导亚马逊在云计算领域为AI提供动力,并投资了AI巨头Anthropic。
Allie K. Miller AI 投资人与顾问 领袖 作为顶尖的AI投资人和布道者,影响着资本和人才的流向。
Dario Amodei Anthropic 联合创始人兼CEO 领袖 领导着以AI安全为核心使命的顶尖大模型公司。
Strive Masiyiwa 非洲联盟 AI 大陆战略负责人 领袖 推动非洲抓住AI机遇,弥合全球数字鸿沟。
Cristiano Amon 高通 (Qualcomm) CEO 领袖 推动AI能力从云端走向边缘设备,如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
Liang Wenfeng (梁文锋) DeepSeek (深度求索) CEO 领袖 他的公司发布了挑战全球顶级水平的开放权重模型,展现了中国的AI实力。
Alexandr Wang (汪滔) & Nat Friedman 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联合负责人 领袖 致力于在Meta内部构建通用人工智能(AGI)。
Ravi Kumar S. Cognizant CEO 领袖 领导全球最大的IT服务公司之一,帮助企业客户拥抱AI转型。
C.C. Wei (魏哲家) 台积电 (TSMC) 董事长兼CEO 领袖 领导全球最重要的芯片代工厂,为AI芯片提供关键制造能力。
David Holz Midjourney 创始人兼CEO 领袖 创造了最受欢迎的AI图像生成工具之一,改变了创意产业。
Ren Zhengfei (任正非) 华为 (Huawei) 创始人兼CEO 领袖 领导华为在面临挑战的情况下,研发出强大的昇腾AI芯片。
Steve Huffman Reddit CEO 领袖 将Reddit庞大的社区数据授权给AI公司进行模型训练。
Masayoshi Son (孙正义) 软银 (SoftBank)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领袖 计划投入近千亿美元创建一家AI芯片企业,旨在与英伟达竞争。
Adam Evans KKR 合伙人 领袖 代表大型私募股权基金,在AI基础设施领域进行大规模投资。
Rene Haas Arm CEO 领袖 领导的芯片设计公司Arm的架构,是移动和边缘AI计算的基础。
Wang Xingxing (王兴兴) 宇树科技 (Unitree) 创始人兼CEO 领袖 致力于将前沿AI技术与人形机器人硬件深度融合的领军者。
Amnon Shashua Mobileye 创始人兼CEO 领袖 自动驾驶视觉技术领域的先驱,持续推动AI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创新者 (Innovators)
Natasha Lyonne Asteria Film Co. 联合创始人 创新者 作为知名演员,她创立了AI驱动的电影公司,探索AI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
Refik Anadol 艺术家 创新者 探索AI与人类协作的媒体艺术家,并为本期TIME创作了封面。
Alex Blania Tools for Humanity 联合创始人兼CEO 创新者 通过Worldcoin项目,探索在AI时代验证人类身份的解决方案。
Mike Krieger Artifact 联合创始人 创新者 Instagram联合创始人,现致力于打造AI驱动的个性化新闻阅读应用。
Maithra Raghu 独立AI研究员 创新者 在谷歌工作期间,开创了理解大型语言模型内部工作原理的新方法。
Rick Rubin 音乐制作人 创新者 传奇音乐制作人,利用AI工具来增强和辅助音乐创作过程。
Mati Staniszewski ElevenLabs 联合创始人兼CEO 创新者 创造了领先的AI语音生成技术,能够克隆和创造逼真的声音。
Peggy Johnson Agility Robotics CEO 创新者 领导一家开发用于物流和仓储的双足人形机器人的前沿公司。
James Peng (彭军) 小马智行 (Pony.ai) 创始人兼CEO 创新者 领导公司在中国一线城市实现了大规模的“全车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运营。
Tareq Amin 前Aramco Digital CEO 创新者 致力于将AI应用于工业领域,推动能源等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M. T. Fike 艺术家与电影制作人 创新者 利用AI进行艺术创作,探索AI生成内容的叙事潜力。
Sam Rodriques Bio-AI 创新者 创新者 致力于将AI与生物学结合,加速科学发现和医疗突破。
Andy Parsons Adobe 内容真实性计划负责人 创新者 领导开发“凭证”技术,以区分AI生成内容和人类创作内容。
Navrina Singh Credo AI 创始人兼CEO 创新者 致力于为企业提供AI治理和风险管理的工具,确保AI的负责任部署。
David Ha Sakana AI 联合创始人兼CEO 创新者 探索基于自然进化(如鱼群)思想的新型AI模型构建方法。
Edwin Chen Surge AI 创始人兼CEO 创新者 为AI公司提供高质量的人类标注数据,以改进模型性能。
Priya Donti 麻省理工学院 (MIT) 助理教授 创新者 致力于将AI应用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电力系统优化等可持续发展领域。
Alan Descoins Tryolabs 联合创始人 创新者 利用AI帮助企业优化运营,特别是在零售和电子商务领域。
Kakul Srivastava Splice CEO 创新者 领导一个音乐创作平台,将AI工具整合进去以赋能音乐人。
Brandon Tseng Shield AI 联合创始人兼总裁 创新者 开发用于国防和国家安全的AI驱动的自主无人机技术。
Denise Herzing “野生海豚计划”创始人 创新者 致力于使用AI来解码海豚的叫声,以期实现与动物的交流。
Mitesh Khapra 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 副教授 创新者 在印度领导开源AI运动,致力于构建本土化的大语言模型。
Ana Helena Ulbrich NoHarm 联合创始人兼总监 创新者 开发AI工具以减少医院中的用药错误,提高患者安全。
Jeff Leek 弗雷德·哈金森癌症中心 副总裁 创新者 利用数据科学和AI来加速癌症研究和治疗方法的发现。
塑造者 (Shapers)
Stuart Russell 国际安全伦理AI协会 联合创始人 塑造者 领先的AI学者和思想家,积极倡导AI安全和伦理规范。
Fei-Fei Li (李飞飞) 斯坦福大学HAI联合主任 & World Labs CEO 塑造者 ImageNet的创建者,持续推动以人为本的AI发展和全球合作。
Peter Thiel 创始人基金 (Founders Fund) 合伙人 塑造者 作为知名投资人,他对AI领域的投资塑造了行业格局。
David Sacks 白宫 AI 和加密货币事务负责人 塑造者 在政策层面影响美国政府对AI和新兴技术的态度与法规。
Henna Virkkunen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 塑造者 负责监督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实施,这是全球首个全面的AI法规。
Peter Kyle 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大臣 塑造者 主导英国的AI战略,并主持了全球AI安全峰会。
Chris Lehane OpenAI 首席全球事务官 塑造者 负责OpenAI与全球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沟通与政策协调。
Marsha Blackburn 美国田纳西州参议员 塑造者 推动立法以保护艺术家和创作者的权利不受AI的侵害。
Jeffrey Kessler 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副部长 塑造者 负责执行对华AI芯片出口管制等关键技术政策。
Joshua Kushner Thrive Capital 创始人 塑造者 作为OpenAI等公司的早期投资者,对AI初创生态有重要影响力。
Paula Ingabire 卢旺达信息通信技术与创新部长 塑造者 领导卢旺达制定国家AI政策,推动其成为非洲的科技中心。
Bruce Reed Common Sense Media AI负责人 塑造者 致力于推动保护儿童和青少年在AI时代健康成长的政策和工具。
Clara Chappaz 法国人工智能与数字事务部长 塑造者 负责推动法国的AI发展战略,并协调其在欧洲的立场。
Sheikh Tahnoun bin Zayed Al Nahyan 阿联酋国家安全顾问 塑造者 领导阿联酋通过其主权财富基金和G42公司在AI领域进行大规模战略投资。
Chris Murphy 美国康涅狄格州参议员 塑造者 关注AI对社会和就业的潜在冲击,并倡导相关立法。
Chase Lochmiller Crusoe 联合创始人兼CEO 塑造者 通过利用废弃能源为AI计算提供动力,解决AI的能源消耗问题。
Elliston Berry AI 伤害维权活动家 塑造者 代表受AI系统负面影响的个体,推动企业和政府的问责制。
Doug Matty 美国国防部首席数字与AI官 塑造者 负责推动AI技术在美国军事领域的应用和整合。
Alex Bores 纽约州议会议员 塑造者 推动地方层面的AI立法,以解决算法偏见等问题。
Bosun Tijani 尼日利亚通信、创新和数字经济部长 塑造者 领导尼日利亚的国家AI战略,旨在培养本土人才和推动经济发展。
Duncan Crabtree-Ireland 美国演员工会-美国电视和广播艺人联合会 全国执行董事 塑造者 在好莱坞罢工中,代表演员就AI相关的使用条款与制片厂进行谈判。
Randi Weingarten 美国教师联合会 主席 塑造者 关注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并倡导保护教师和学生利益的政策。
Ed Newton-Rex Fairly Trained 创始人 塑造者 倡导AI模型应在获得创作者明确同意的情况下使用其数据进行训练。
Milagros Miceli 独立研究员 塑造者 关注AI数据标注工人的劳动条件和权利,揭示“AI背后的人力”。
Abhishek Singh IndiaAI Mission CEO 塑造者 负责执行印度的国家AI战略,推动AI在该国的普及和发展。
Megan Garcia AI伦理领袖 塑造者 推动企业采纳负责任的AI实践和道德准则。
Oliver Ilott 英国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 研究主任 塑造者 领导一个政府支持的机构,专门评估前沿AI模型的潜在风险。
思想家 (Thinkers)
Joanne Jang OpenAI 模型行为负责人 思想家 负责定义和塑造ChatGPT等产品的行为、个性和安全边界。
Yoshua Bengio LawZero 联合主席兼科学主任 思想家 “深度学习三巨头”之一,持续关注AI的社会影响和治理。
Jeffrey Dean 谷歌首席科学家 思想家 领导谷歌在AI领域的长期研究,是许多关键技术突破的幕后推手。
Daniel Kokotajlo AI安全研究员 思想家 曾任职于OpenAI,现为AI“末日论”的著名倡导者,警告失控风险。
Yejin Choi 斯坦福 HAI 高级研究员 思想家 致力于让AI具备常识推理和道德判断能力。
Jakub Pachocki OpenAI 首席科学家 思想家 在Ilya Sutskever离职后接任,领导OpenAI的核心技术研究方向。
Jared Kaplan Anthropic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 思想家 他的“缩放定律”研究揭示了模型性能与数据、计算量之间的关系。
Karen Hao (郝珂灵) 作家 思想家 作为知名华裔AI记者,她的深度报道影响了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对AI的看法。
Pope Leo XIV (教皇利奥十四世) 天主教会领袖 思想家 代表宗教界对AI带来的伦理、社会和人类尊严问题进行思考和发声。
Cynthia Breazeal MIT 个人机器人小组负责人 思想家 社交机器人领域的先驱,探索人与机器人的情感交互。
Kyle Fish Anthropic 研究员 思想家 开发出“字典学习”技术,旨在解释大模型内部的“黑箱”运作机制。
Marius Hobbhahn AI政策研究员 思想家 关注AI对全球稳定和地缘政治的潜在影响。
Josh Woodward 前AlphaSignal研究员 思想家 通过分析风险投资数据来预测AI领域的下一个突破方向。
Regina Barzilay MIT 教授 思想家 将AI应用于癌症诊断和药物发现,是AI医疗领域的领军人物。
Anton Korinek 弗吉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思想家 研究AI对劳动力市场和经济不平等的长期影响。
Hartmut Neven 谷歌量子AI负责人 思想家 探索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可能催生下一代计算革命。
Latanya Sweeney 哈佛大学教授 思想家 长期致力于研究算法偏见和数据隐私问题。
Miles Congreve Isomorphic Labs 首席科学官 思想家 领导谷歌DeepMind的姊妹公司,利用AI进行革命性的药物设计。
Heidy Khlaaf AI Now Institute 首席AI科学家 思想家 关注AI的社会影响,并倡导对AI系统进行更严格的监管和问责。
Benjamin Rosman MIND 研究所创始主任 思想家 在南非领导AI研究,致力于用AI解决当地的社会和经济挑战。
Paola Ricaurte Quijano 蒙特雷科技大学教授 思想家 倡导从“全球南方”的视角出发,对AI进行去殖民化的批判性研究。
Xue Lan (薛澜)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 思想家 深度参与中国的AI治理战略研究,并推动相关的国际对话。
Pliny the Liberator 数字越狱者 (匿名) 思想家 代表了致力于突破AI模型限制、探索其全部潜能的匿名开发者社区。

原文:The 100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AI 2025